• 宗宁:很抱歉,答案往往就是最残忍的那个

    有一个定律,叫墨菲定律,说的是假如面包掉在地上,那么一定是有黄油的一面朝下,翻译成人话就是,假如有发生不幸的可能,那么就一定会发生。用我们今天的话说,答案往往就是最残忍的那个。

    昨天看小马宋写了一篇文章,里面有句话说,致贱人那篇文章为什么会火?因为分享了之后似乎就表达了自己不是贱人的事实。但真相往往是,你就是的。而另一个有夫之妇和别人搞到一起后被劈腿,结果痛诉男人的薄幸,但其实你也是出轨的好么?当我不想从人总是对自己豁免的角度去讨论这个问题,也就是最大的问题在于傻逼不知道自己是傻逼,贱人不知道自己是贱人。

    我只想聊聊答案。

    朋友的公司业绩有些下滑,于是开始搞系统化管理,大概意思就是精细的做一套系统来管理销售情况,以实现精准的激励之类的。我跟他说,我从来不在意这个事情,我觉得赚钱也好成功也好,其实都是稀里糊涂的,除了赌神,很少有人明明白白知道什么赚钱,然后就真的赚了。但大家赚钱后往往希望可以理性解释,从而下一个我原来如此牛逼的结论。这样其实就比较扯了。那为什么稀里糊涂能赚钱呢?我的经验是大概是未来的不确定性给人带来了希望和憧憬从而激发了激情和干劲,然后碰上了风口或者机遇,就稀里糊涂的起来了。而等你开始精细化运营的时候,激情不再就成了打工的了,虽然做的很正规,但已经就走向衰败了。所以我说,一个公司快不行了,最初的表现就是什么制定规章制度,查考勤,统一工作服装之类的加强管理,然后就是工资不按时发放和各种名目的裁员降薪,最后就是结束。

    听完了他说,我操,我正在干这些事情。

    所以,我一直说,人和人其实都差不多,别人犯的错误你也会犯,所以你们才都是凡人,如果不是凡人,自然会做出另外一种选择。你可以说是能力,但更多的还是人性。比如公司蒸蒸日上的时候,一般人大手大脚,而不一般的人则会精细运营,挖出更多利润。而在不好的时候,一般人会开始扣财务旧帐,然后和一群人算账算到分崩离析,不一般的人反而又会豁达的放开手去开拓新的业务,不会被即将死去的东西捆住手脚。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聪明的一比,其实在别人眼中大多是二比,而真相则是,确实是个二比。

    很多人看了一些文章,结果自己还是搞不懂营销,然后就会想说,到底我是个2比还是作者是2比,答案是都是的。他首先不靠谱,然后你又信了他,大概就是这样的结果。很多人看到一些软文,就会说,难道写这种文章的人会比我有钱?是的,可能比你有多的多的钱。很多人看到别人写软文,就想说,难道我一心做好内容难道还不如他们写软文?答案是是的,可能还差挺远。然后你觉得说我这么真心对待粉丝,难道粉丝的忠诚度还不如那些大忽悠?答案是,是的,不但不忠诚,还更愿意给忽悠钱。很多人觉得说这些人每天都是抱团互推,相互推荐,总不能是一群混蛋吧。答案是,是的,可能比你想的还混蛋,可能当初甜如蜜的最后都要撕个逼。

    所以,很多人觉得抱团是个策略,我却觉得独立才是个策略。不绑架别人,也不被别人绑架,才能在别人沉下去的时候,你还能站在船上。尽管,你可能不抱团会损失一些别人那里的粉丝或者客源。

    但答案是,真的厉害就担心别人来和自己分钱了,怎么会巴巴的到处找人抱团合作一起分钱呢。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你越不愿意相信的,往往就越接近正确,你越觉得正确的,其实可能就是个大坑,包括什么皿煮自由普世之类的调调都一样。

    因为假如你的观点都是正确的话,就不会混成今天这个鸟样了。。

    而大部分人这时候会告诉你说,我在追求心灵的宁静,佛堂的虔诚什么的。。

    其实答案是,不行就是不行。

  • 宗宁:其实你最缺的不是钱

    最近看到一些小朋友,主要做的事情就是找钱,因为他们想创业。目前想创业的人很多,国家也支持,所以进入了一个人人创业的年代。这个事情我也不好说是无奈还是无聊,他们大部分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甚至能做什么都不太明白,只是心里有一个声音告诉他我要创业,然后就去了。这其实并不叫创业,仅仅是一种投机罢了。

    在微博上最近遇到很多争吵,核心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穷人感觉到了不公,于是产生了很多的愤怒,其中大部分只是要表达自己的愤怒罢了,至于真相什么的,从来不重要,反正你们就是骗我们了,剥削我们了,所以要付出代价或者给我们更多的福利。

    以上这两种人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是还是有共同之处的,就是首先他们都不问自己能做些什么,然后都希望有巨大的回报。剩下的就是希望通过投资机构,或者什么部门的补偿,来解决没钱这个问题。就好像之前爆出的那件令医生愤怒的事情,在做手术之前,患者就已经想好了一旦失败,如何索取赔偿,然后怎么分配的问题了。如果说的喜剧一点,就是还没中彩票就因为如何分配奖金打起来的那个段子。

    总的看上去,大家似乎都很缺钱,但其实,你最缺的并不是钱。我看到更多的人拿到钱了,也折腾了,最后更是一塌糊涂。如果把钱放在第一位,其实基本不会做成什么事情。如果你在很多方面遇到了困境,大部分情况下是因为你没有创造什么价值。这里面有几种情况,比如你除了是个人,啥也不做,好吃懒做酗酒打老婆,这是人渣的范畴。比如你很努力,但是你提供的价值比较单一,替代性比较强,比如只是体力付出,这属于人手的范畴。需要做的就是技能选择和提升,你看凤姐在美国还去学习美甲呢。比如你很有才华,但是你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很不屑社会流行的那些赚钱的方法,想坚持自己的选择,比如这个年代去开一个实体店或者淘宝什么的,这就是个性的问题了,而个性又决定命运。这种情况其实最为可惜和常见,因为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

    其实,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最缺的是格局和远见。简单的说,就是你现在做的事情,对你三年之后有没有什么帮助。或者三年之前,你做了什么,导致了今天的结果。如果你按照三年一个阶段去思考问题,你会发现,这阵子的不幸,其实都是前几年的造孽,然后就会进入一个负循环。如果你三年前积极向上的做了些什么,比如开始写写文章,学学英语,玩玩摄影,拍拍片子,那么现在,可能你的人生,又是另一番景象。如果你三年前就在微博上骂骂咧咧,可能三年后还是会继续骂骂咧咧,如果没被封号的话。

    人的改变和积累从来都不是一夜爆发的,大部分还是需要一点点的积累的,而一旦积累到位,就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快。我非常要提倡大家去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积累性的工作,如果放到商业模式来说就是建立自己的行业壁垒。这种积累不管是东西还是内容,到一定程度,都会爆发出巨大的力量,就算你玩五年石头,以后都可以靠这个吃饭的。

    我从小就被教育说,钱只是附加值。所以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决定因素都不是钱,而是其他方面的收获和积累。很多和我合作的人最后都发现这一点,前一段时间还被合作方夸奖说,“我终于知道你为什么能做起来了,同样的合作推广,另一个人就问我们要每个用户多少钱的回报,你就从来没谈过这个,所以我们也把你列为了第一合作伙伴。结果当你的推广出来之后,其他人也来找我们做类似合作了,看来人和人的差距就是在格局上。”

    所以,大部分还在找钱的人,现在把目光收回来一点点,审视一下自己,是不是在做积累的事情,是不是有了足够的价值,是不是顺应了时代的趋势,然后再去看看应该如何改良和改变,当你开始做这一切的时候,你会发现,钱不由自主的就来到了你面前。

  • 宗宁:关于凡客,陈年并没有说实话

    最近看到陈年对凡客的反思很火爆,之前大家都喜欢成功的例子,现在大家都喜欢看这种失败的例子。这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被一个黑媒体提出来作为主题我觉得特别有意思“陈年口述凡客过往:我曾经生产出的服装都是垃圾”,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句话我就脑补了雷军。

    不过总的说来,陈年没有说实话,不能说每一句都不是实话,但关键的部分都不是实话,这也遭到了很多人的抨击,比如比较明显的几点,说员工很多是凑热闹,说现在的改变是雷军的指点,说只做衬衣是为了专注单品,说为了让人离场所以把公司搬到了亦庄,说以前的产品都是垃圾。这就好像是同样吃清水煮白菜,有钱人吃是减肥,没钱人吃就是吃饭,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所处的环境。当然,这些言论引发了很多人的不满,因为这些言论否定了凡客之前的员工和产品,而且基本侮辱了凡客之前的客户,尤其是忠实客户,喜欢穿垃圾的用户是什么人呢?前两天朋友圈还看到一个凡客外地搞活动的同学在感慨当年的年轻气盛,我看了一下视频,很多年轻人穿着凡客的衣服走秀,也是蛮青春活力和自信的,说凡客以前的衣服都是垃圾,我相信他们不会认同。

    还有陈年说他很擅长营销,这一点我很不认同,凡客最后困兽一搏的仿凡客体的中国好声音我要怒放的生命体广告出街弄的和闹鬼一样,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专门还批评了一下,后来就算从黑底红字换成白底,也无法挽救这一轮策划了。凡客除了凡客体之外的营销一直是乏善可陈的,所以说凡客体只是一个意外罢了。而另一件比较火的请苍老师参加年会,则是凡客转折的开始,请记得和苍老师拥抱过的人吧,他们大概都会走上同样的道路。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当你开始背叛你的过去和用户的时候,用最善意的理由去猜测,也许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活着的机会。

    我在2011年底就写过一篇《电商大佬嘴硬,凡客步步惊心》,后来遇到凡客之前的公关,还表示对此很有印象。我对凡客的判断一直没有什么错误,不管是在扩张品类的时候,还是学唯品会模式去品牌做渠道的时候,还是做了一阵渠道发现不对,又回头做了那个我要怒放的生命,重新做品牌的时候,还是现在开始聚焦做小品类的时候。每个时候都有人会说,你不懂凡客,也不懂电商,就好像现在很多人说我不懂小米一样。其实很多道理都很简单,只是人们更愿意相信这个世界会有奇迹,换一个现实的说法是,大家觉得成功是有捷径的。只要我发现一个趋势,掌握一个秘诀,然后赶上风口,立刻就能飞起来。这是雷军的理论,虽然小米还没有结论,但是凡客已经掉下来了。

    凡客之前的成功,从宏观大环境来看,是赶上了屌丝文化的爆发,换句话说就是80后二十来岁的时候,选的代言人也正好贴合了这部分人,凡客体也代表了这种文化,而凡客不过是文艺版的屌丝罢了。如果我们不考虑企业运营的任何原因,单说用户的话,凡客也该衰败了,你不能指望我们这帮当年的屌丝三十多岁还穿29块钱的衣服吧。而现在的90后文化,已经不再是我屌丝我骄傲了,而是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凡客的陨落,从文化上讲,就是屌丝文化的式微,韩寒已经是国民岳父了,不能再装屌丝逆袭了。

    但从公司层面来说,凡客的失败则是典型的互联网项目失败。在抓时机和风口以及起盘操作上,凡客都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只是客单价太低了,很快就遇到了行业天花板,为了保证增长率,就不得不扩品类,扩品类就会稀释品牌,本来大家觉得你是个卖衣服的,你非要去卖水壶手串。然后又开始做特卖,给其他品牌的产品做渠道,彻底去品牌化。当然,很快就会发现,这又是错误的做法,凡客本身不是流量大户,玩不起这种流量电商,只好回头接着做品牌。只是中国好声音虽然火爆,但人物代表性显然无法和韩寒、黄晓明相比,你要是把杨坤弄来代言还能呼唤一下80后,弄一批60、90后的选手最后只能是一个诉求涣散的局面,然后,就只好推倒重来,开始走小米的单品模式。

    凡客最后的投资里面有很大部分是雷军来江湖救急的,最后完全模仿小米去做产品,做衬衣,开发布会,我不知道是为了表达感激还是致敬。至少我认为凡客的品牌建设是时代性的符号,远比小米要做的清晰和明朗,并没有什么值得向小米学习的东西,如果一定说有什么不足,那就是客单价太低了。以至于没有办法通过降价来持续释放势能,刚看到小米399的4G手机备案,从1999一直沉到399,这中间带动的势能还是很客观的,可惜凡客一出来就只有29,现在则想去做99,299,上坡比下坡恐怕难太多。类似的案例是京东从卖家电向卖书下沉,就远比当当从卖书往卖家电上爬要舒服多了。

     

    凡客现在的道路是不得已,但很遗憾,依旧不正确。服装的核心是款式、面料、价格,核心的是款式,像手机一样做单爆款,是很奇怪的事情。服装电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上新款,另外重要的一点就是去库存。从这个角度讲,凡客离优衣库的差距是光年计的,因为主要的店址选择、陈列、店员等方面电商是完全没有,全拼产业链和品牌,凡客还是毫无优势,靠单品也许还是可以卖一下养活三百人的团队,但火爆是不太可能的,销售额恐怕也无法再现当年之勇。

     

    这些问题,有些陈年知道,有些陈年不知道,但是他知道的也并没有说,虽然这已经于事无补,但他确实别无选择。

    转载自http://weibo.com/p/1001603798307410458767

  • 再造魅族:向大众品牌逆袭

    本文作者:张思,《商业价值》杂志 2014 年 12 月刊

    今年手机市场里有一家公司必须要被记住,曾经渴望小而美的公司开始全面转型力求增大体量。

    最后,魅族的新品 MX4 PRO 价格定在了 2499 元,此前坊间传闻最高价放出过 3199 元。发布会上魅族总裁白永祥揭晓价格之后,台下又是持续十多秒的掌声,一如 MX4 发布之际宣布 1799 元定价时。

    魅族为了换取市场规模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低利润卖手机是最表象、也是搅动市场最直接的动作。2K 屏幕、2070 万像素摄像头、指纹解锁,单是这几个卖点,叫价 3199 元并不夸张。

    为什么选择把价格拉到这么低?这真的是出路么?就在发布会一周前,白永祥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对《商业价值》记者说:「不如我们狠一点,拉到 2999 元算了。」也许是跟记者摆个迷魂阵,也许那时候真的还没有做决定,白永祥指着桌上那两台为了练习 MX4 PRO 发布会 keynote 发言的 iMac 说:最终价格还没有写进去。

    MX4 发布时 1799 元就是在最后一刻才写进去的,是三个高管集体决策,至于这个价格是黄章、他还是副总裁李楠谁最先提出来的,白永祥就是不肯说,「我们最开始是想干 1699 的,但是考虑到成本实在干不了。」从结果来看 200 也是足以搅动市场的,目前 MX4 的预定和预约量已经超过了 1000 万部。

    定价对于消费电子类厂商而言是一项极具技术含量的工作,对于当下竞争白热化的手机厂商而言更是如此。在过去,魅族有自己的骄傲,所以在价格上也不愿意妥协。当小米把 1999 元变成一道手机厂商定价的新藩篱时,魅族还在坚持自己的定价策略,2013 年 9 月上市的 MX3 定价 2499 元。

    走出纠结

    「有时候我都怀疑人是不是真的有绝对的喜欢和不喜欢,是不是真的有判断美与丑的能力,很多时候都是被外界因素左右。而很多时候愤怒和高兴,也并不是因为某件事情真的很严重,而是符不符合自己的心理预期。」

    在正式采访前,白永祥与《商业价值》记者闲聊到底是不是普通话更好听(外界时有揶揄白永祥发布会普通话发音不标准),为此他甚至研究了人类对于声音波形的喜好,而前面那番话正是他研究后的结论,冲了一泡功夫茶后他说:「好像扯远了。」

    白永祥的这番解读事实上并没有跑题,魅族一直以来的纠结正是自己所追求的极致与外界商业社会的声音之间的关系该如何协调。这对「矛盾」在折磨着黄章,也在每个魅族人心里反复琢磨。而白永祥关于心理预期的解读直接反应到了魅族两款新品的定价上。

    作为黄章的老搭档,白永祥是做技术出身,在魅族一扎就是 11 年。对于融资这类事情,白永祥原本是不屑一顾的。他之前一直认为,做好产品是一家手机厂商的本分,玩儿资本是不务正业。魅族从 2003 年做 MP3 开始信奉的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小而美的公司哲学。

    但是,外界的变化太剧烈。

    看竞争对手:

    创立于 2010 年 4 月的小米,2013 年出货达到 1800 万台,在短短 4 年间获得了 400 亿美元的高估值。

    看产业环境:

    据美国 IDC 发表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调查结果显示,2013 年 10~12 月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9080 万部,较三季度的 9480 万部减少了 4.3%,这是自 2011 年第二季度以来,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首次环比下降。IDC 还进一步预测:2014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将大幅放缓,这种趋势将一直延续至 2018 年。

    再看魅族自己:

    2013 年销量 263 万台,销售收入 50 亿元。

    在白永祥心目中,甚至在所有魅族人眼中:魅族的知名度与产品水准是不匹配的。外部环境失衡带来的必然是心理失衡,2013 年春节黄章彻夜未眠,第二天一大早毫无预兆地跑到公司发表复出宣言,即便想了一夜,那也并不算是一次成功的演讲,一开场他就说:

    「我今天早早起来跑到公司,以后我会多站出来,我今年 40 岁,带领全体员工开启新的起点,更加飞跃发展的十年,我回来大家很受鼓舞,不用太激动,未来属于我们的,终究终于我们的」。

    随后他抛出了要养火星猪和潜力猪的言论,之前坊间曾有过黄章不相信雷军所说的金山的司机都很有钱的说法,但是在这次复出演讲上他提道:「我早上出来的时候跟阿姨说我要去公司了,去搞股票,以后你买房子就靠它了。」这次演讲,黄章喝了无数次水,抽了无数口烟,情绪颇为激动。

    那几天到底发生些什么事,至今没人能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跟这种失衡相关。回顾黄章的复出发言,这句话被他反复提及——只要别人觉得我们值。别人到底指谁?是从众的用户,更是指资本市场。因为被更多人承认才能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仅仅关在家里磨手板自我欣赏显然无法换来市场机会。

    扩大规模,员工持股。改变就这样在魅族发生了。从珠海市中心驱车半小时不到就可以到达魅族在珠海市北的总部,那幢外观与魅族 logo 一样的五层楼矗立在一片椰林树影中,门口桂花飘香。珠海市人口本来就不多,魅族所处的市郊更是人流稀少。不过,楼内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曾经的宿舍区域被改成了办公楼;手机 SMT 贴片产线也被请到了距离大楼三站路以外的地方,如果不早早去食堂可能会抢不到位子吃午饭。

    一年来魅族员工激增一倍,从 700 多人发展到 1500 多人。裴帆迪就是新入职员工之一,他没有确切的头衔,主要工作是负责做新品发布会的 keynote。原本在一家知名消费电子厂商做培训师的裴帆迪并不是被工资收入吸引来的,他看重的是魅族广阔的想象空间,「在外企你是有天花板的,而且你一次培训一批人,再多你能影响多少人?在魅族做 keynote 不一样,每一次发布能看到它的人是多少?等于我可以同时『培训』所有的用户。」其次他看重的才是内部持股。

    他操刀的第一个「作品」就是 MX4 的发布会,至今裴帆迪可以背下发布会 PPT 里每一页的每一个字,而为了 MX4 PRO 发布会的 keynote,他跟着技术工程师走访了供应链的全部环节,每天都会跟工程师做沟通,甚至是看代码,他说:「没有深刻理解就没法做到充实和丰满,如果做不到充实和丰满你凭什么打动别人?」谈起自己做的 keynote,裴帆迪很自豪:「可以说现在没有哪个厂商有这样的团队这么去做,但是 keynote 是工程师与用户之间沟通的桥梁,是非常有价值的,我相信未来我的价值会越来越大。」

    每每聊到他所做的发布会 keynote,裴帆迪都会沉浸在当初是如何创意构思之中,而他不仅仅记住了自己的作品,苹果每一场发布会他都了然于心:乔布斯走了几步,什么时候用了什么样的眼神,搭配了什么样的动作。「走啊」一个手提耳麦的年纪不轻的工程师模样的人打断了裴帆迪,「马上来」,他指着工程师的背影说:「他特别资深,做音频 20 多年了,原来是飞利浦的」。后来,在 MX4 PRO 发布会上有一页 PPT 是关于新品中一项申请了专利的新技术:无源滤波,正是与这位工程师有关。

    裴帆迪趿着拖鞋追上了工程师,在魅族,这样热血沸腾的新人与大师级的人物并不少,他们都相信黄章所造的那个关于未来的梦。在魅族接触的六七名员工无论设计师、工程师还是市场人员,大多数是入职不到一年的新人,他们一致相信魅族会有黄章所说的那个「终究属于魅族的未来」。

    至于怎么到达那个未来,及之前为什么没能到达,黄章为什么突然「想通了」。白永祥说:人是很复杂的,不是简单的一个理由。作为魅族的创始人之一,白永祥已经完全接受了这种变化,「日本很多企业可以几百年就做一个小产品,可以小而美,但是手机行业由不得你这么干,小,美不了,肯定被淘汰,供应链渠道能力弱,知名度衰退,音量小不被人知。」

    如果黄章做的不是手机或者消费电子,而是其他产品,也许今天不会纠结,也不用困扰。如白永祥所说的,手机行业不仅仅是市场竞争激烈的产业,更是一个考验综合实力的行业:产业链条长,资金需求量大,研发成本高;但是产品迭代速度快,产品贬值迅速,受众看重的是短时性价比,很难将手机产品视作可以珍藏并长期使用的产品。

    现在的白永祥早已经不再纠结是不是要引入资本,而是「新玩法」的支持者:「不搞资本运作肯不定干不过竞争对手,特别是互联网业界。」白永祥补充道:

    「你不搞也不能独善其身,员工横向对比会产生极大的差距感,即使是我们把 30% 的利润分给员工,扣掉税一块钱可能只能当 6 毛钱,而资本是看预期的,估值是成倍的,不仅仅能留住人也可以吸引高端人才。」

    黄章复出后不久魅族传出了融资的消息,据黄章所说:「在家里收到投资意愿,看好我,看好魅族的潜力,这非常难得。」而他也终于领了资本这份好意,钱来了,首要解决的问题自然是最「费钱」的供应链,白永祥说:「如果我们 2015 年的出货量目标是 2000 万部,那么供应链是可以支撑的,峰值的周转量将达到 480 万套,包括库存。」

    缠斗互联网

    MX4 的 1799 元价格放出来以后,小米发起了一轮对魅族的公关战,针对魅族 1799 元的定价,小米以及其员工竟然在微博上发出多条攻击性极强的言论。「无论他们怎么说,我们的思路就是我产品比你好,而且我卖 1799。」说这番话的是魅族应对这轮公关战的最高指挥者、副总裁李楠。

    如果说白永祥和黄章的思想经历了内外部的刺激,开始松动和发生变化,那么李楠本来就是带着新思想进入魅族的,这位曾经的爱范儿发起人从最初进入魅族负责生态链,2013 年开始负责市场和营销。对于改变,他没有一点儿包袱,或者说纠结。他的办公室门口有两个大显示屏,全部是关于互联网魅族「声量」的各种指数、内容。

    做小米公关战的执行团队叫做笔戈科技,这是李楠打造的精锐部队,不仅仅制造魅族在互联网上的声量,也传播着新魅族的产品思维和价值观:裴帆迪所在的 keynote 团队也属于这个部门,而李楠力主的魅族生态圈 connect to meizu 也是由这个团队执行。他们可以直通很多高层,比如裴帆迪可以直接去敲白永祥的门,沟通 keynote 细节。

    在公关策略上魅族采取了「贴身小米」的方式,「现阶段没有更好的办法,因为他们的声量大。」李楠说,在那场公关战中李楠在 10 分钟内调集了 8 个人做回应,他们都来自笔戈科技,这支成立不到一年的队伍目前已经发展到 40 人,李楠认为:没有投资魅族是不可能回应这场公关战,短时间回应根本不可能,人都没有。现在的魅族对于在互联网上制造自己的声量已经越来越成熟,不仅仅如此,李楠还在想办法让魅族的品牌特征更鲜明。

    在白永祥看来魅族从做 MP3 时代就有了粉丝,并且有论坛,包括优惠券,「这些咱们都是玩儿过的,也是有新血液的公司,但就是没有现在的互联网厂商玩儿的深和广。」究其原因白永祥觉得还是高层的观念问题,「以前唯我独尊,跟我冲突的一概不认,现在慢慢除了坚持产品观念不变,但是商业上很多还是要考虑,过去魅族有两个问题:太感性、没目标,打到哪里是哪里。」

    「我们与小米不同的是它是新品牌,可以自己定义并且不断地告诉用户『我是什么样』的,而魅族已经 11 年了,而且一直不擅长包装自己,没办法重新定义,只能我们是什么样然后传播,目前我们征集网上的反馈来看,』极致』是高频词,另外一个比较让我意外的高频是『实在』。」在李楠的心目中魅族现在必须要把自己是什么样讲出来,即使黄章就是一个南方手艺人的形象,但就是一家这样的公司也要把它说出来,否则就会死。

    李楠的紧迫感非常强烈,他认为市场在缩水,一旦有一家稍有规模的手机厂商倒掉大家就会如临大敌,如果那时候再改变就迟了。

    在互联网上制造声量的魅族,看似是在走小米的路,但是最大的不同是魅族自始至终都看重线下渠道,在 MX4 发布会上白永祥在一开场就强调了今年将建立 1000 家线下体验店,而截止到今年 11 月初已经建成 880 家,李楠说:「只有在线上打响了声量,线下才有销量,要冲击千万级出货量必须要有线下渠道。」

    在渠道政策上,魅族的方法不是打造互联网子品牌,而是推动线下渠道降低成本,「做互联网子品牌的隐含前提,是线上线下有冲突。魅族可以同时推线上和线下,是因为我们可以想办法让线下渠道降低成本,让他们能再降低点存货。目前看,利润点压低但我们店在增加,为什么不可以线上拉音量线下出货?线下并不是理所当然就需要高利润点,未来线上成本也会升高,线下再压,那么他们达到一个平衡点就不冲突。所以我们不需要子品牌。」

    在李楠看来,现在线下渠道最关键的诉求不是利润而是面对电商冲击的生存问题,而魅族如果帮助他们找一条出路,那就是线下渠道的竞争力。目前来看,具备线下渠道优势的智能手机厂商依然保持了较好的利润水平。

    李楠的另外一个主要工作就是魅族生态系统 connect to meizu 的打造,吸引其他智能产品厂商加入魅族的平台,魅族提供基于 fly me 的优化,并且提供线上线下渠道给合作伙伴。据李楠介绍目前已经有 100 多家合作伙伴,而这是魅族围绕智能硬件打造的一条护城河。

    的确,魅族是一个个性标签极为鲜明的厂商。一旦你置身魅族大楼,你就会发现,这是个连访客牌这样的小东西都具有魅族设计特征的,白色、厚实、有色泽的小牌子让你立刻联想到当年魅族那款红遍大江南北的 MP3——魅族 miniplayer(M6)的正面面板。曾经,这样个性鲜明的魅族被魅友们喜爱着追捧着。

    为了冲量,魅族会推出低价位的产品,去扩展市场规模。但白永祥说:「(低价位产品)我们已经确定会做,而且火力可能还会很猛,但是我们不会做过于 low 的产品,短时亏损让掉利润可以,但是如果产品认不出是魅族的那也没有意义。」由这番话也可以看出,魅族也在探寻自己的底线,一个自我格调与市场扩展之间的平衡点。

    魅族大楼五层那间和教室一样大,属于黄章的办公室依然空空如也,大多数随着魅族转型洪流涌入魅族的新员工们表示不曾一睹 J.Wong 的真容,至于媒体,据说早前他曾答应了一轮媒体采访,但是临了又打了退堂鼓。而每一次新品发布会都传说黄章会出现,但是最终也只是个「传说」。那么年初复出时说好的「我会多站出来」呢?跟白永祥聊到最后,他缓缓地说了一句话,意味深长:「人是不会彻底改变的。」

    转自笔戈科技

  • 宗宁:其实你一直在成功的旁边

    因为搬家,需要换一下锁。我用的锁还是很高级的,是大熊会一个会员建中送我的指纹锁,最高级版,价格大概在六千左右。安装大概在一年以前,那时候他刚听了我早期的培训,觉得不错,就决定送我一个试试。一般说来,贵的东西就好,指纹锁可以解决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带钥匙,而解决的另一个大问题就是父母等长辈来北京的问题,只要指纹都录进去,都可以来去自如,并不需要你随时在家或者多配一些钥匙什么的。因为也用了一年了,所以这次换锁的时候,我还让师傅帮我换了里面的电池。

    然后建中又来找我吃饭,说还是想讨论一下未来的发展问题。其实主要问题就是,他的业绩一年以来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所以在考虑去其他领域发展一下。跟我探讨的两个方向还都是挺热门的方向,一个是p2p金融,一个是O2O旅游,基本就要杀进互联网圈子了,还是做引流这种很高档次和技术含量的职责,最终不管他是不是同意,都被我否定了。我说这些领域,尼玛专业人士现在都做的满头包,你一个外行,临时转型,如果能做好,那真是开玩笑了。不过他还是蛮不甘的,毕竟已经考虑了很久,然后我就给他提了一个建议。其实,成功就在你身边,何必去远处寻找那不切实际的希望呢?他非常不解。

    然后我问他,为什么你的产品业绩没有爆发增长,他说,因为这个产品还是蛮贵的,一般人怎么会花几千块买门锁呢。我说这里面你反过来思考,其实意味着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你现在的客户其实都是很有钱的。你为什么不把他们都加成微信好友呢?类似建议其实在去年的时候我就提过,不过那时候根据他的情况,是让他把全国各地的其他代理都加成微信好友,做行业影响,当然,并没有执行。

    如何加为好友就很简单了。第一,新安装的用户,你不要只让工人上门,你亲自上门,和客户沟通,加微信当然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因为这个门锁使用起来还是非常有门槛的,需要一点培训或者代劳,不然年纪大一点就无法掌握了。第二,老安装的用户,你能不能到期就免费上门给他更换电池呢?也花不了二十块钱,但你这样就可以获得一个高消费的用户。以他目前的业绩和之前的积累,一年下来也是轻轻松松一两千人,其实还不是人,是户。然后剩下的事情就很简单了。

    你跑去做O2O旅游,这是个很琐碎的事情,需要很细致的服务,特别难规范化,问题也特别多。如果你把旅游产品直接放到朋友圈去销售,如果便宜的话,你说能不能销售出去呢?其实答案是一定的,我另一个做旅游的哥们袁伟已经做的风生水起,现在我出去旅游的单子都是找他操持的,一般能比行情便宜个20%甚至更多。

    如果你去做销售,去玩玩木头手串,卖卖翡翠玉石,弄弄烟斗海钓什么的,我相信也一定是可以卖出去的,只要这个人有钱,就必然会有一些爱好。如果两三千用户,就算每年有两三百人在你这里购买了产品,每次你赚个三五百,也是一笔不错的收益了,主要是还不影响你现在的事情,也不用去不熟悉的行业搏杀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阅读更多…

  • 4G技术哪家强?说清楚FDD和TDD之间的事

    文章转自微信:网优雇佣军,微信号:hr_opt

    1. 技术方面:都是一个亲妈生的 FDD和TDD在技术上区别其实很小,主要区别就在于采用不同的双工方式,频分双工(FDD) 和时分双工(TDD) 是两种不同的双工方式。 FDD是在分离的两个对称频率信道上进行接收和发送,用保护频段来分离接收和发送信道。

    FDD必须采用成对的频率,依靠频率来区分上下行链路,其单方向的资源在时间上是连续的。FDD在支持对称业务时,能充分利用上下行的频谱,但在支持非对称业务时,频谱利用率将大大降低。

    TDD用时间来分离接收和发送信道。在TDD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中, 接收和发送使用同一频率载波的不同时隙作为信道的承载, 其单方向的资源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时间资源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了分配。某个时间段由基站发送信号给移动台,另外的时间由移动台发送信号给基站,基站和移动台之间必须协同一致才能顺利工作。 阅读更多…

  • 1799元背后:魅族推倒重来

    魅族这回真的拼了。9月2日魅族MX4的新品发布会最后,魅族宣布其价格为1799元,这远低于其第三代产品2499元的售价。现场观众爆发出不逊于小米 发布会的欢呼声。而且MX4不是魅族一年仅此一款的新品,在接下来的3个月,这家公司将一反常态地再推出3款新品,包括千元价位的手机。

    这是魅族有史以来第一次把追求销量提为第一目标。“今年我们的策略从以前的利润优先,变成了销量优先。”魅族总裁白永祥对《第一财经周刊》说,这样才能成为移动互联网入口。

    此前,魅族创始人黄章对这家公司的追求是“小而美”,要“做心中的手机,卖给喜欢的人”,并非服务大众市场。

    这一切改变从今年春节后,魅族创始人黄章的内部讲话开始。

    那天,黄章操着广东口音的普通话,在魅族会议厅的几百人面前,宣布魅族要改变。他语调紧张,不少时候有点词不达意,说上一段,就喝一大口玻璃水杯中的红酒。烟一根接一根没有停过。“这样我才放松一点。”他说。此前一夜,他辗转难眠。他已经有3年没有在魅族公司出现过。

    黄章主要谈了自己对“资本运作”的新认识。他把过去魅族用利润滚动发展的做法,比喻成普通的养猪术,而融资发展则是养“火星猪”。他接着向员工们解释,发股票有什么好处、如何买卖。而养火星猪,意味着魅族要丰富产品线,价格要延展到千元以下。

    “这次融资和分股权,主要是黄章个人的转变,”白永祥说,“下面的人早就认为应该融了,只差他一声令下。”

    相比手机业那些凶猛的对手,尤其是小米,魅族的步调已经慢了很久。2013年时,小米公布的销售额是316亿元,魅族公布的是50亿元左右。市值差距则更加惊人。2013年年中的那轮融资中,小米的估值已经达到百亿美元。

    小米2010年注册成立,一切从零开始。那时,魅族上一年推出的M8手机是中国第一款国产智能手机,被评为“2009年十大年度手机”,“iPhone最好的克隆版”,被放入微软博物馆,上市后一个季度收入3亿元;2010年年底发布M9后,魅族专卖店前大排长龙。

    黄章高一退学,从厨师做起,2003年创办魅族做MP3成功。他不爱露面,但他J.Wong的名字在论坛上有大神般的号召力。而从MP3转型,做出国内第一款智能手机,让那时的黄章到达了其传奇色彩的顶峰。

    魅族的传奇背后,是黄章的自我乃至偏执。“黄章很自信。”魅族高级销售总监华海良对《第一财经周刊》说,黄章爱思考事情的本质是什么,思维方式不同于传统和大众,绝不人云亦云,因此他自己一旦琢磨明白什么事,就非常坚持。

    2007年时,魅族要让全国的代理商转型,从在电脑城里摆几万元租金的摊位变成可能耗资百万元的街边专卖店。虽然全部代理商都反对,但魅族内部“全无阻力”地通过了,因为“老板拍板就是拍板了。他也不是不让你说,是你说不过他。”

    黄章曾谈到初中毕业对自己的影响,是“没有那么多老师告诉我yes or no,”凡事要自己想,是个绝对的“非主流”。业内说到黄章和魅族,则没那么好听。常见的形容是“死犟死犟”、“谁说也不听”。 阅读更多…

  • 宗宁:本事和平台

    看到一个人感慨,说互联网多么创造奇迹,出现了无数甚至是90后的CEO或者高薪。正好又看到一个事情,百万年薪聘的万达电商总经理被扫地出门了。所以我经常会用股市的一句话说这个事情,炒股不是看你赚的有多多,而是看你活的有多长。人生也是一样,高薪不是问题,问题是你能拿多久?这也就是跳槽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之一,你在这里拿到一定的薪水,做着习惯的工作,如果有人高薪挖你难免心动。但你也要考虑到人家高薪挖你,自然对你有预期,如果你无法实现这个预期呢?如果也被扫地出门了,你还能回到原来的起点么?

    很多人觉得是自己有本事,其实大部分情况下,只是你适合了这个平台,如果换一个平台,你的收入不见得会有什么提升,甚至还拿不到这个数字。所以千万不要把自己一时的成功看做是本事,大部分还是平台。这一点在外企尤为明显,你会发现像李开复唐骏这样的外企高管都纷纷走向了国企或者创业,为什么?因为外企就是一部机器,盖茨走了微软也一样转,乔布斯死了苹果挨骂但也一样赚钱。等你年纪大了,体力差了,干得少了又很贵的时候,自然而然也就面临着淘汰。但中国企业则有很大不同,大部分中国企业还是强人政治,换个老板立刻一盘散沙。中国企业员工的职业化程度普遍比较低。

    所以说,企业可能偶然瞎眼给了你高薪,但如果你做不到,后面的事情会很悲催。比如说团购最火爆的的时候,三倍薪水挖人,没有几个月,纷纷就被扫地出门,这个时候,回到原来的薪水自己心理有落差,但同样的薪水又拿不到,于是就很尴尬只好出来创业。所以记得别觉得自己有多强,可能是时机也可能是平台暂时放大了你的价格,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终究会回归价值。

    有朋友想去创业,希望多收入一点,但是现在也已经体制内混的不错,年收入四十万左右。我们大概算一下,四十万的收入,企业差不多要支付七十万的成本,而假如我们去创业,赚到七十万大概至少要做到差不多七百万的营业额还不一定能把钱都揣兜里,总要留点钱在公司里面。这才是刚刚持平而已,如果你希望收入有一个倍增,至少要千万的销售额,创业多久可以月销售做到百万呢?如果你不算这个帐,是无法体会平台给自己的价值的。尤其是不需要你付出工作外的时间,按时发钱,不用考虑去给别人发工资,种种得到与付出,最好还是衡量一下再去。毕竟,有时候,很多人希望和你创业,是看重你的资源,而你的资源实际上是平台给你的,一旦你离开这个平台,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如说一些媒体人,在媒体的时候可以呼风唤雨,到处供着,自己离职创业以后,以前的孙子突然都变爷爷了,还会有一些不理解。之前有个明白的人民日报的主任曾跟我说,其实我也没什么,大家看重的还是人民日报的这个牌子。

    当然,平台牛逼一般人的本事也差不到那里去,我的意思只是,你没有你想的那么牛逼罢了,平台是个放大器,是个助推剂,真靠自己混了,更多人还是很难达到之前的高度的,毕竟你自己原地起跳和你站在楼顶起跳,想达到同样高度是差很多力气的。

    千万别觉得自己有太大的本事,别人捧你,你是大熊老师,别人不理你,你什么都不是。

    转自http://weibo.com/p/1001593742369852857425

  • 宗宁: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

    收到一个粉丝的回馈,大意是,大熊,你整天苦口婆心的说这么多有用么,谁愿意安分守己呢?谁想做分母呢?云云。。。。。

    其实这就涉及到了一个问题,写这些,我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这个世界有两件事最难,一件是赚别人兜里面的钱,一件是改变别人的观念。前面的似乎还容易些,后者就很困难,虽然说很多人喜欢说服别人,也有很多说服的技巧书籍在卖。作为专业辩论选手的我却很早就知道一点,辩论你永远不可能说服对手,你需要的只是说服评委。所以我从来不去干那些争得脸红脖子粗的事情,你说我上火费劲的让你变聪明让你去赚钱,我有病么。。。我八十多岁的姥姥都知道,天天跟我说“有话对真人说,有饭给真人吃”换句话说,道不同,就不相为谋,我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跳到火坑里面的,我会把眼睛闭上的。

    所以写文章也很简单,就是给看得懂的人去看,给能理解接受的人去看,至于异见者,敬而远之,且不需要耗费时间去说服他们。所以,你越有力量,就越不需要取悦什么人,也不需要证明自己什么。你越想证明自己,说明你做的越糟糕。

    你在微博上永远都会发现比你牛逼的多的人,他们嘴巴一张一闭,然后就是你这个东西不可能,你是吹牛的,你们这个不靠谱,怎么会赚钱的,结论就是你是个傻逼。然后去你看一下尾巴,基本都是该微博来自小米1s或者小米2什么的。然后我就觉得这些有才华的人穷,还是有道理的,就是他们觉得自己太明白了。所以我还是很佩服小米找到了这么一个人群,我称之为自以为很懂人群。所以很多人问我,那么多人骂你你不生气么?我说生气的时候就看看银行卡余额。

    我的人生转折是从做微博开始,逆袭则是在自媒体时代。原因很简单,大家可以通过这个发现你的价值,然后就愿意来和你交换价值,然后你就有了很多的价值。以前做铁矿的时候早先都是靠信息不对称,搞采购的往往就赚钱了,因为钢厂收货涨价了,矿里还不知道,你就可以大捞一笔,而现在,就是山沟里都有互联网了,也有定制的各种价格消息了,信息不对称的空间就越来越小,这个时候,矿的价值就会凸显,搞采购的就要一家一家的深山老林的去跑矿,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闭塞一点的,价格低个几十块的。

    一千粉丝理论说只要有一千个铁杆粉丝愿意拿出他们一天的工资来去购买你的服务,你就可以维持生存。我算了一下,一天的工资至少200以上,真实现了,一年也有几十万的收入,确实够了,所以你不需要取悦那么多人。而在中国,另一种商业模式则是,我能影响很多人,于是有人愿意花钱让你把他们的东西传递下去,在一个不愿意为价值付费的国度,似乎也很接地气。事实上,很多人确实因此发家致富了,而且这些人往往还被有才华的穷人们称之为广告狗之类。

    很多时候,有人愿意花时间去教育你,无论对错,其实都是好事的,我之前身价几十亿的老板教过我,“坚韧耐烦”四个字。坚韧就是做事要坚持有韧性,耐烦就是不管多傻逼的人过来跟你说多傻逼的事情,你要耐心去听,看看到底有什么可以学习的价值。我觉得他比我有钱,所以他说的我就听,这个道理希望大家也懂得。有人说什么事情都用钱来衡量是不是太功利了,我只能说目前这还算是个全球通用的价值判断体系,就算你是个艺术家,你做的好些,就比别人贵些,理所应当。

    转自http://weibo.com/p/1001593741620850807485

    PS.最近没发什么技术文章,好像转了不少鸡汤回来啊..Σ(っ °Д °;)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