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ID2015曝光LGD新技术:推出大尺寸塑性OLED

    10月19日下午消息,第十五届国际信息显示展示会(IMID 2015)上,显示面板上游企业LG Display展出了众多业内最新显示技术,其中包括最新研发成功的12.3英寸汽车用塑性OLED和应用范畴更广的AIT触控技术,成为 IMID2015上关注度最高产品。目前,塑性材料、触控技术和大屏OLED面板三大领域成为显示行业重点研发方向,而此次LG Display在这三个领域也都展出了更尖端产品。

    阅读更多…

  • JDI推出全新10英寸LCD显示屏 支持HDR显示

    日本著名显示面板厂商JDI日前推出了一款全新的10英寸LCD显示面板,其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支持高动态范围显示,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HDR。据了解,JDI这块10英寸显示面板采用了LTPS IPS材质、亮度为1000cd/m2、对比度达到1500:1至10000:1,可覆盖75% NTSC色域并且可视角度达到了160度,同时还支持JDI 2D局部背光技术和WhiteMagic技术。

    有意思的是,该显示面板的分辨率2880×1080,长宽比为24:9,换算下来像素密度308ppi。虽然JDI宣称这块显示屏主要将面向平板电脑、相机以车载系统等设备,但考虑到这略显奇葩的长宽比,厂商们应该挺难驾驭的吧!

    8eae1cd640933b1.jpg_600x600[1]

    得益于JDI的2D局部背光技术,这块显示屏能够精细地调节屏幕局部的显示状态,对比度和动态范围表现都有所提高。虽然可能还无法和三星的AMOLED相媲美,但也实实在在地缩小了LCD与AMOLED在这方面的差距。至于WhiteMagic技术则是在传统的红绿蓝三色子像素的基础上加入了白色的子像素,因此可以带来更多的色彩组合方式,有助于提升屏幕的色彩表现。稍显遗憾的是,目前该显示面板还未进入真正的量产阶段,要想看到相关产品上市估计还要等一段时间。

  • 国产1080P屏幕爆发 720P加速淘汰

    虽然手机电池的技术还未有革命性突破,但是屏幕分辨率真的是如开弓之箭,现在旗舰都开始推出2K分辨,夏普更是准备押宝4K手机屏完成复兴。研究机构IHS指出,受益最大的应当属于千元机用户。其中,品牌厂商中魅族的魅蓝Note是首先达成千元内FHD(1080p)的手机,之后,一票国内厂商开始跟进,包括联想乐檬K3 Note、TCL 么么哒已经刚刚推出的红米Note 2。

    IHS称,日益集中的品牌影响力和精简的机型数量正在提升品牌的议价空间,而充足的显示面板供给则带动价格的快速下滑。以5寸720P显示屏为例,目前包含显示面板、触控模块及贴合的主流打包价格已下滑至11至13美元,并存在进一步下调空间。相关手机可拉至500以内。

    对于面板格局来说,受到冲击最大的是a-Si LCD(非晶硅)产能,消费者已经开始将LTPS LCD(低温多晶硅)、AMOLED作为选购参考因素。

    就国内面板厂商而言,目前天马、京东方、深超光电、和辉光电和昆山国显已具备或初步具备LTPS LCD或AMOLED的量产出货能力,其中,天马已具备稳定的FHD量产出货,包含天马、京东方和深超光电在内,已积极送样FHD LTPS in-cell产品,争取在高端机型上取得突破。

    此外,中电熊猫的8.5代Oxide 5.5″ FHD样品也已完成,下半年有望在快速增长的FHD+市场中争取到订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中小尺寸面板和国外尤其是日韩的差距正在缩小。

     

    d00cfe8cf41a734[1]

    55182401ee3dda1[1]

     

     

  • 清华大学石墨烯新突破:几乎会发出所有光的LED

    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教授任天令领导的研究小组日前从两种不同形式的石墨烯中制作出了新型发光材料,第一次在基于石墨烯材料的发光系统中证明,仅用一个LED就可调整出不同颜色的光,几乎覆盖整个可见光光谱的所有颜色。 发光二极管(LEDs)的发光颜色和波长均由发光材料决定,一旦制备完成,两个属性就被确定下来。

    新型石墨烯材料LED几乎可覆盖整个可见光光谱

    到目前为止,用一个LED来改变灯光颜色的想法很难实现。任天令的研究小组研制的可调色石墨烯LED覆盖了从450毫微米波长的蓝光到750毫微米波长的红光,但深蓝色和紫罗兰色除外。

    实现可调节颜色LED的关键材料是石墨烯,从太阳能电池到半导体,石墨烯作为新兴材料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此前用这种材料制作的LED灯并未实现颜色可调节,直到此次科研人员将之变为现实。

    现有的LED器件在传统显示或照明技术中,通过调整固定的红、绿、蓝三种基色发光单元的亮度来表示颜色或者合成白光。此次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在获得颜色保真度的同时,还能显著减少显示器件内的发光单元数目,从而极大地优化电路进而降低功耗。

    另据清华大学新闻网近日报道,这种新型LED突破了现有显示器件的颜色合成方式,有望对显示屏、照明灯具和通讯技术产生革命性影响。由于光的颜色会随特定化学物质而改变,这类器件还可能用于制备特殊的传感器。论文审稿人评价:“这项工作有望在发光器件领域拓展新的研究方向”,“这项工作令人激动且具有影响力”。

    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上。耶鲁大学博士后王肖沐和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博士毕业生田禾是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 光子计算机研发取得进展 超快LED每秒钟开关900亿次

    光子计算机研发领域取得新进展,来自美国杜克大学的计算机电子工程师团队研发出了能够实现超快速开关的的LED灯管,每秒钟能够开关900亿次的性能使得它能够取代之前的LED技术,构成光子计算机的硬件基础。美国杜克大学研究人员最新研制出超快发光二极管(LED),打破了荧光分子发射光子的速度纪录,是普通级的1000倍,朝着实现超快速LED和量子密码学迈出了重要一步。 阅读更多…

  • 还原蓝光危害人眼的真相

    一则世界卫生组织(WHO)爱眼协会的研究报告最近在网络上不胫而走——研究表明,2006年至2008年,因蓝光辐射每年导致全球超过3万人失明。爱眼协会在2009年底发出橙色预警:“蓝光辐射对人类的潜在隐性威胁将远远超过苏丹红、三聚氰胺、SARS(非典)、H1N1的破坏性,无形中吞噬人的双 眼。”

    有关蓝光危害的新闻伴随此类“研究”频繁见诸媒体。国内有报道称,一位8岁的山西儿童因喜欢盯着电视看,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看东西模糊。专家分析指出,导致孩子视力模糊的“元凶”其实是电视蓝光。英国《每日邮报》也引述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的研究称:若长时间持续暴露在LED(发光二极管)灯的蓝光下,可能对眼睛的视网膜细胞造成无可救药的伤害……

    蓝光真的如此可怕?带着这样的疑问,科技日报记者走进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视觉健康与安全防护实验室,以期了解蓝光危害的真相。

    蓝光是什么?

    “自然界的光由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谱组成,不同的波长在视觉上呈现出的是不同的颜色,比如波长在600—700纳米的光,我们看到的是红光,500—600纳米的光,我们看到的是黄色的光,蓝光是波长在400—500纳米之间的光。”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视觉健康与安全防护实验室主任蔡建奇告诉记者。

    物理学研究表明,波长越短,能量就越高,穿透力越强。蔡建奇解释说:“正因此,人们会特别关注蓝光对人眼的危害。”近年来出现的LED光源以及各类以LED为发光源的电脑、手机、电视机屏幕等,其光源的峰值光谱都是这种短波蓝光。“现在大家接触这些电子产品的时间越来越长,因此也就更加关注蓝光对人眼的影响。” 阅读更多…

  • 韩国电子技术研究院已找到世界上最柔韧的超薄OLED电极材料

    韩国电子技术研究院(KETI)的研究人员们,已经宣布了世界上最柔韧的超薄OLED电极材料,因为它能够折叠到比一缕头发(0.1mm)还要小的程度。显然,基于这种材料而打造的柔性OLED技术显示屏,能够让移动产品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在不远的将来,当我们看到比三星的Galaxy Edge、以及LG的G Flex还要怪异的设备的时候,也千万不要太过于惊讶。

    阅读更多…

  • Intel 10nm工艺黑科技炸裂:量子阱晶体管、铟镓砷及应变锗

    Intel手中的黑科技可不少,分析认为Intel将在10nm工艺节点启用量子阱晶体管(Quantum Well FET,简称QWFET),还会使用铟镓砷及应变锗两种新型半导体材料。

    Intel前几天庆祝了半导体业界黄金法则——摩尔定律,通过更先进的工艺不断提升晶体管密度是Intel制胜的关键,他们也以此维护了摩尔定律的准确。如今Intel的制造工艺已经是14nm,下一步就是10nm工艺,面临的挑战还会更多,Intel实际上也延期了10nm工艺进程,但Intel手中的黑科技可不少,分析认为Intel将在10nm工艺节点启用量子阱晶体管(Quantum  Well FET,简称QWFET),还会使用铟镓砷及应变锗两种新型半导体材料。 阅读更多…

  • 中国科学家设计出新型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去年10月,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发明蓝光发光二极管的数位日裔科学家,“白炽灯点亮了20世纪,LED点亮了21世纪”,从颁奖词看出,发光二极管即LED是公认的下一代显示与照明技术的核心器件。几十天后,一篇来自中国科学家的论文在《自然》上发表,报道了在量子点发光二极管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家设计出新型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看不到的量子点,为你发光

    在浙江大学课题组的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设计出一 种新型高性能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并将使用亮度条件下的寿命推进到10万小时的实用水平,这意味着这种新型器件有望成为下一代显示和照明技术的 有力竞争者。

    “我们已经看到了第一个带有颠覆性意义的量子点应用,也就是性能优异的‘量子点LED’。”研究团队负责人、浙江大学高新材料化学中心教授彭笑刚说。

    量子点能大大提高二极管的发光性能

    “发光材料对人类的重要性,决定了量子点会成为明星材料。”彭笑刚认为。

    光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当物质中的电子从一个高能级跃迁到一个相对较低的空能级,能量就会被释放——如果这份能量以光的形式表现出来,就会看到这个物质在发光。

    科研人员解释说,在半导体材料中,如果电子掉进空能级的空穴,就会发出光子,这被称为“电子空穴复合”。然而,能复合的电子和空穴在物质中并不是常存在的,复合过程需要电激发或光激发。发光二极管就是电激发的发光器件。

    发光二极管通电时,电子和空穴在电场作用下发生迁移,它们在相遇时有可能发生复合,但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它们要有缘邂逅,发生相互作用形成“电子—空穴对”,最终才能在适合条件下复合,发出幸福的象征——光子。

    为了保证一个较高的复合效率,科研人员常会提供一个复合介质,也就是“发光材料”。在这类材料里安排电子和空穴“相亲”,成功几率会大大提高。学名叫“可溶的无机半导体纳米晶”,简称为溶液纳米晶的量子点,正是非常优异的发光介质,只要电子和空穴一对一的进入到量子点,就会复合发光,发光量子效率可以高达100%。

    彭笑刚课题组正是合成了一种适合于LED的量子点发光材料,然后与浙江大学金一政课题组合作做成了新型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同时精巧地设计了结构,让电子减缓“步伐”,空穴则加快脚步,促成电子与空穴的有效相会,大大提升了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高效率发光性能和稳定性。

    这也恰恰解决了彭笑刚所认为的两个关键问题——要让量子点发光二极管达到现实应用水平,一是怎样量身定制适用于LED的量子点材料;二是怎样设计其结构,以达到最大的电光转换效率。

    至关重要的量子点,究竟是一种什么材料呢?

    不同尺寸的量子点,能表现不同的颜色

    “量子点是一种纳米尺寸的半导体晶体,它的三维尺寸都在100纳米以下。把它们放入溶液,从此人类有了一类全新的材料,它们具有晶体和溶液的双重性质。从化学角度讲,甚至是一类全新的分子;从材料的前途看,它代表着很多新的可能性。”彭笑刚说。

    量子点的大小,大概是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十万分之一,人眼已经无法看到。正是在纳米尺度,量子点表现出了量子效应——当这些半导体晶体做到小到纳米尺度,不同的尺寸就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即使是尺寸相差几个或十几个原子。而通过调整量子点的尺寸,就能得到所需颜色的光。比如硒化镉这种半导体纳米晶,在2纳米时发出的是蓝色光,到8纳米的尺寸时发出的就是红色光,中间的尺寸呈现绿色黄色橙色等。

    “使用不同尺寸的量子点,我们将会看到不同的颜色,而且色彩非常鲜艳。”参与课题合作的杭州纳晶科技公司的赵飞博士说,量子点的名字,也正是来源于半导体纳米晶的量子尺寸效应。

    长期以来,量子点的合成依赖于一些特别活泼的、毒性特别高的物质,见到空气就会爆炸,必须保存在冰箱里。彭笑刚在国外时较早的贡献在于,找到了一种“绿色”有机溶剂路线,只要有一个普通的化学合成实验室就可以做量子点的简便合成。之后,又进一步系统探索了量子点生长机理,使得相对高质量的量子点的范围逐步扩大到多种类半导体。很快,这条“绿色”路线在全世界推广。

    “最后找到的方法,就是通过理解晶体生长的特殊机制,用常见的化学品取代昂贵的不稳定原料。科学就是这么回事,没找到之前一头雾水,找到之后觉得挺简单。”彭笑刚说。

    有望在照明与显示产业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纳晶科技公司,几支试管和几个或大或小的塑料瓶中,分别装有绿、黄、红各色液体,这就是量子点溶液。把一桶2000毫升的溶液提纯后,晶体大概只有手指头那么点。“但里面‘有’1万台电视机。”赵飞说,这些量子点,可以用来制造1万台使用量子点的新型彩电。

    从量子点电视机播放的演示画面来看,同样是蓝色或红色,可以分辨出很多不同的鲜艳程度。同样是红色唇膏,画面上却能够呈现和分辨出不同色差的100支唇膏。

    彭笑刚介绍说,量子点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在生物医疗领域,能用量子点把细胞的骨架完全显示出来。可以很容易地利用量子点的不同颜色来同时检测多种病菌或者农药残留。而且,因为量子点吸收能力非常强,能够极大提高灵敏度。照明也是一个很大的产业,使用量子点的发光二极管,更加接近于自然光,并且发热大大减少。

    科学家认为,量子点可能带来重大变化的产业,首先是显示。目前的第一代量子点显示产品是基于光激发发光,纳晶科技公司和美国的两家公司都已经进入商业化阶段。这种新型的背光源,让显示颜色的纯度很高、色饱和高。而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则会把量子点显示带入第二代。目前,浙江大学与纳晶科技公司在第二代量子点显示技术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一系列的实验结果验证了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实用性。这进而预示着,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有望在照明与显示两个产业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彭笑刚说,显示和照明都需要白光或者红绿蓝三色光,研究团队接下来将在保持低成本的溶液制备工艺的前提下,开发出各色发光波长的高效QLED,让电子和空穴复合产生的光子为千家万户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