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坷垃X数码宝贝】brave heart

    满满的回忆,燃燃的坷垃

  • 宗宁:本事和平台

    看到一个人感慨,说互联网多么创造奇迹,出现了无数甚至是90后的CEO或者高薪。正好又看到一个事情,百万年薪聘的万达电商总经理被扫地出门了。所以我经常会用股市的一句话说这个事情,炒股不是看你赚的有多多,而是看你活的有多长。人生也是一样,高薪不是问题,问题是你能拿多久?这也就是跳槽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之一,你在这里拿到一定的薪水,做着习惯的工作,如果有人高薪挖你难免心动。但你也要考虑到人家高薪挖你,自然对你有预期,如果你无法实现这个预期呢?如果也被扫地出门了,你还能回到原来的起点么?

    很多人觉得是自己有本事,其实大部分情况下,只是你适合了这个平台,如果换一个平台,你的收入不见得会有什么提升,甚至还拿不到这个数字。所以千万不要把自己一时的成功看做是本事,大部分还是平台。这一点在外企尤为明显,你会发现像李开复唐骏这样的外企高管都纷纷走向了国企或者创业,为什么?因为外企就是一部机器,盖茨走了微软也一样转,乔布斯死了苹果挨骂但也一样赚钱。等你年纪大了,体力差了,干得少了又很贵的时候,自然而然也就面临着淘汰。但中国企业则有很大不同,大部分中国企业还是强人政治,换个老板立刻一盘散沙。中国企业员工的职业化程度普遍比较低。

    所以说,企业可能偶然瞎眼给了你高薪,但如果你做不到,后面的事情会很悲催。比如说团购最火爆的的时候,三倍薪水挖人,没有几个月,纷纷就被扫地出门,这个时候,回到原来的薪水自己心理有落差,但同样的薪水又拿不到,于是就很尴尬只好出来创业。所以记得别觉得自己有多强,可能是时机也可能是平台暂时放大了你的价格,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终究会回归价值。

    有朋友想去创业,希望多收入一点,但是现在也已经体制内混的不错,年收入四十万左右。我们大概算一下,四十万的收入,企业差不多要支付七十万的成本,而假如我们去创业,赚到七十万大概至少要做到差不多七百万的营业额还不一定能把钱都揣兜里,总要留点钱在公司里面。这才是刚刚持平而已,如果你希望收入有一个倍增,至少要千万的销售额,创业多久可以月销售做到百万呢?如果你不算这个帐,是无法体会平台给自己的价值的。尤其是不需要你付出工作外的时间,按时发钱,不用考虑去给别人发工资,种种得到与付出,最好还是衡量一下再去。毕竟,有时候,很多人希望和你创业,是看重你的资源,而你的资源实际上是平台给你的,一旦你离开这个平台,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如说一些媒体人,在媒体的时候可以呼风唤雨,到处供着,自己离职创业以后,以前的孙子突然都变爷爷了,还会有一些不理解。之前有个明白的人民日报的主任曾跟我说,其实我也没什么,大家看重的还是人民日报的这个牌子。

    当然,平台牛逼一般人的本事也差不到那里去,我的意思只是,你没有你想的那么牛逼罢了,平台是个放大器,是个助推剂,真靠自己混了,更多人还是很难达到之前的高度的,毕竟你自己原地起跳和你站在楼顶起跳,想达到同样高度是差很多力气的。

    千万别觉得自己有太大的本事,别人捧你,你是大熊老师,别人不理你,你什么都不是。

    转自http://weibo.com/p/1001593742369852857425

  • 【金坷垃】发达之路

    这个up主的填词风格我喜欢~

  • 宗宁: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

    收到一个粉丝的回馈,大意是,大熊,你整天苦口婆心的说这么多有用么,谁愿意安分守己呢?谁想做分母呢?云云。。。。。

    其实这就涉及到了一个问题,写这些,我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这个世界有两件事最难,一件是赚别人兜里面的钱,一件是改变别人的观念。前面的似乎还容易些,后者就很困难,虽然说很多人喜欢说服别人,也有很多说服的技巧书籍在卖。作为专业辩论选手的我却很早就知道一点,辩论你永远不可能说服对手,你需要的只是说服评委。所以我从来不去干那些争得脸红脖子粗的事情,你说我上火费劲的让你变聪明让你去赚钱,我有病么。。。我八十多岁的姥姥都知道,天天跟我说“有话对真人说,有饭给真人吃”换句话说,道不同,就不相为谋,我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跳到火坑里面的,我会把眼睛闭上的。

    所以写文章也很简单,就是给看得懂的人去看,给能理解接受的人去看,至于异见者,敬而远之,且不需要耗费时间去说服他们。所以,你越有力量,就越不需要取悦什么人,也不需要证明自己什么。你越想证明自己,说明你做的越糟糕。

    你在微博上永远都会发现比你牛逼的多的人,他们嘴巴一张一闭,然后就是你这个东西不可能,你是吹牛的,你们这个不靠谱,怎么会赚钱的,结论就是你是个傻逼。然后去你看一下尾巴,基本都是该微博来自小米1s或者小米2什么的。然后我就觉得这些有才华的人穷,还是有道理的,就是他们觉得自己太明白了。所以我还是很佩服小米找到了这么一个人群,我称之为自以为很懂人群。所以很多人问我,那么多人骂你你不生气么?我说生气的时候就看看银行卡余额。

    我的人生转折是从做微博开始,逆袭则是在自媒体时代。原因很简单,大家可以通过这个发现你的价值,然后就愿意来和你交换价值,然后你就有了很多的价值。以前做铁矿的时候早先都是靠信息不对称,搞采购的往往就赚钱了,因为钢厂收货涨价了,矿里还不知道,你就可以大捞一笔,而现在,就是山沟里都有互联网了,也有定制的各种价格消息了,信息不对称的空间就越来越小,这个时候,矿的价值就会凸显,搞采购的就要一家一家的深山老林的去跑矿,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闭塞一点的,价格低个几十块的。

    一千粉丝理论说只要有一千个铁杆粉丝愿意拿出他们一天的工资来去购买你的服务,你就可以维持生存。我算了一下,一天的工资至少200以上,真实现了,一年也有几十万的收入,确实够了,所以你不需要取悦那么多人。而在中国,另一种商业模式则是,我能影响很多人,于是有人愿意花钱让你把他们的东西传递下去,在一个不愿意为价值付费的国度,似乎也很接地气。事实上,很多人确实因此发家致富了,而且这些人往往还被有才华的穷人们称之为广告狗之类。

    很多时候,有人愿意花时间去教育你,无论对错,其实都是好事的,我之前身价几十亿的老板教过我,“坚韧耐烦”四个字。坚韧就是做事要坚持有韧性,耐烦就是不管多傻逼的人过来跟你说多傻逼的事情,你要耐心去听,看看到底有什么可以学习的价值。我觉得他比我有钱,所以他说的我就听,这个道理希望大家也懂得。有人说什么事情都用钱来衡量是不是太功利了,我只能说目前这还算是个全球通用的价值判断体系,就算你是个艺术家,你做的好些,就比别人贵些,理所应当。

    转自http://weibo.com/p/1001593741620850807485

    PS.最近没发什么技术文章,好像转了不少鸡汤回来啊..Σ(っ °Д °;)っ

  • 相机技术的又一次飞跃?简析曲面传感器

    索尼近几年在传感器方面突飞猛进,单反、摄像机上的我们暂时不评价,但这几年来手机拍照从纯记录性质飞跃到能够有创作空间甚至挤占了大量卡片机市场,就主要是索尼传感器的功劳。近期索尼那边又有了新消息传出,传闻中的曲面传感器可能将会投入商用,不少摄影爱好者高呼黑科技,这个技术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进步?且看煮机评析。

    说到传感器,就不免谈到成像原理。

    镜头的成像有点类似于我们小学学过的小孔成像,光线通过镜头,投射在感光元件上。传统的胶片就开始发生化学反应,而现代的电子元件则是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都说单反穷三代,穷三代的穷就来自于顶级镜头。顶级镜头除开提供更大的光圈和防抖性能以外,很重要一点就是对于相场的校正。镜头成像后,汇聚的光线不一定在同一个平面上。这时候会出现的问题是:桶状畸变、枕状畸变、边角失光。 阅读更多…

  • 宗宁:如何做一个老板眼里的好员工

    什么样的员工,是一个好员工?如何去做一个好员工?这两个问题今天终于有了答案,看到一个总结的不错的员工指南,结合大熊老师自身的一些经验,写下此篇,供大家学习参考。

    先说总结,再说分析,“好员工:汇报工作说结果,请示工作说方案,总结工作说流程,布置工作说标准,关心下级问过程,交接工作讲道德,回忆工作说感受。。。差员工:汇报工作讲过程,请示工作没头绪,总结工作吹结果,布置工作说感受,关心下级问私事,交接工作多阻碍,回忆工作全报怨。。。。。。”

    这个标准是从老板的角度出发的,描述什么叫做老板眼中的好员工。

    好的员工,汇报工作的时候跟老板讲的是结果,而差员工,这个时候会讲过程。我们要知道,老板都很忙,一般情况下,不要给老板大量的细节,而是告诉老板一个言简意赅的结果,是最有效率的汇报。而不好的员工,也许因为工作完成的不好,会大量的描述工作中的困难,过程,细节,可这些内容对于老板来说,完全是没有任何信息量的,也没有什么价值。记住,老板首先要的是一个结果。

    请示工作的时候,不能说差的员工,普通的员工都会去问,老板,你看这个怎么办?公司请你来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如果你解决不了问题,你本人就是一个问题。现在的问题就是在请示老板的时候,一定要给老板几个解决方案,太多也不好,2-3个即可,老板的核心是决策和定方向,听了你的方案,他大概有了谱,就比较容易做判断。如果你让他自己去想怎么办?要你干什么?

    总结工作的时候,不是让你夸成绩的,而是让你把每个流程细节都说清楚,找到优点、缺点、可改进之处,作为下次工作的参考和提示。而不好的员工则喜欢在总结的时候,夸夸其谈,吹结果多么好,而忽略了过程中的各种可参考学习的地方。

    布置工作的时候,切忌感性化,口号化,比如说这次我们要做到业内震动。怎么叫业内震动?怎么叫成功?没有标准,工作就没有方向。所以在布置工作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清晰考核的标准,做到什么程度和层次为实现预期。清晰每一个环节的考核标准,最后的结果才能符合预期。

    关心下级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去问他整个事情的流程,去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在什么地方他还有欠缺,帮助他进步,这是一个领导最该做的事情。切忌家长里短,同情心泛滥,问一些不该问的。现代职场,同事的关系,和以前不同,大部分是工作和生活分开的。当然,合的来成为好朋友,固然不错,但在正常的工作关系中,还是以帮助提升别人能力为最佳。

    交接工作的时候,非常看人品。有些人就非常喜欢给交接人设置重重障碍,最终导致交接困难,似乎在出一口自己的怨气。实际上,这是非常不职业,也是非常不必要的。反正你都要走了,为什么不站好最后一班岗,给人家留一个好印象呢?这更考验人品,所以务必注意。

    回忆工作的时候,好的员工会记得自己在那些工作中的感受,比如说在什么地方得到了成长和提高,得到了谁的帮助,有什么地方还做得不好,有什么地方以后会做得更好的。而不好的员工则会处处报怨别人这里出错了,那里有问题,给自己带来了什么麻烦,导致什么事情没有做好。这样想法的人,工作一定是做不好的,在团队中,也会是一个祸害。

    综上所述,总结来看,一个好员工,就是能够做到,所有事情到我为止都能做好,所有困难都是进步的基石的,能让领导放心的人。而不好的员工,则会带来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但没有答案,反而给团队带来了更多的迷惑,最终使得整个团队弥漫着负面的情绪,得不偿失。

    大家可以根据这个标准去看看自己身边的人的做事的习惯,谁是好员工,谁又不是好员工。关键是,自己怎么去改。

  • 宗宁:移动互联网时代颠覆巨头的几个要点

    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始真正的到来了,因为智能手机已经完全普及化了,所以移动红利实际上已经开始消失了。在早期随便什么东西出来,包括app包括公众账号,都可以获得很多的下载或者粉丝,而到了今天,几个很火爆的app我都懒得下一下,至于公众账号更是大部分人都已经开始退订或者压根不看了,这就是红利的结束。愤怒的小鸟和切水果这样的游戏放到今天,根本就不可能火起来。

    既然移动互联网时代到了,那么和互联网时代就可能发生很多的不同,有一些方向是可能产生行业颠覆的,这些问题巨头也没有什么办法,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收购,用金钱优势来扼杀各种未来,这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你可以做,第二做的好最差也是被收购。然后我们来看看可能引起颠覆的几个变化。

    免费模式可能被颠覆

    免费模式是互联网的逻辑,互联网的逻辑非常简单,大量的免费用户,然后转化一小部分付费用户,从而实现商业模式。为了大量的免费用户基础,免费几乎是必须的,收费是会死的很难看的。就算你的模式不收用户钱,也一定会导入其他如电商平台游戏等地方收钱,所以这基本是互联网最基础的商业逻辑。这个逻辑带来的就是最赚钱的一定是入口,百度是搜索入口,淘宝其实也是靠站内搜索广告,腾讯虽然不做入口,但是有社交粘度,一样会转化收费用户和游戏用户,也有人称之为社交入口。

    如果说免费模式,有什么文化支撑的话,就是屌丝文化。这也是为什么欧美收费模式到中国死的很难看的原因,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但是到了今天,屌丝文化已经发生了变化,当年的屌丝已经长大了,不再以屌丝为荣了,甚至很羞耻,他们成为了白领这样的中坚,而他们的孩子则也一样不再认为自己是屌丝,甚至最喜欢的是“和土豪做朋友”。现在还自称屌丝的,已经是上个时代的尾巴了,搞不好是被淘汰的一批人。

    而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没有入口,没有任何人能掌握入口,就是微信也不能。全世界第一大游戏公司腾讯,在IOS榜上常年霸占前几名的腾讯,最近被《刀塔传奇》抢了很多天的第一。而《刀塔传奇》是靠360等多个渠道推出来的,在一个最不可能颠覆的领域发生了颠覆。值得一提的是,腾讯的微信也是号称拿到第一张移动船票的人,依旧无法在自己最最强势的世界第一的领域做到绝对的垄断。那么其他领域也就不用说了。

    这个垄断的打破靠的是什么?付费用户,而且还是高付费用户。网游玩家占全部玩家的比例不超过5%,却贡献了这个领域80%的收入。腾讯的手游赚大钱的都是休闲游戏,依靠腾讯强大无比的活跃用户,数量多,少付费来获得高额收入。而网游则用户没有那么多,付费却更高,谁掌握了这批高付费用户,谁就掌握了手游的收入大头。可以不客气的说,腾讯教育了非游戏玩家玩手游,一般手游用户付费,然后这些付费用户的一部分会转变为重度手游的高付费用户。淘宝培养了用户的电商习惯让京东受益,而腾讯培养的游戏用户让手游行业受益。

    这个案例略微垂直,告诉大家的实际上是,在手机端出现了大量的有价值的高付费用户,你可以不必理会大量不付费用户的感受,只要抓住这批人,就可以获得大量的收入。这种事情在PC时代鲜有发生,除了史玉柱的《巨人》,在页游时代发生几率就高了很多,在移动时代,几乎每个高收入游戏都在上演。

    而最近包括联想佳沃、中粮我买网、本来生活做的高端农产品也开始风生水起,也说明了这些高端用户的价值开始被发现。

    小而美和一千粉丝

    之前阿里提出小而美概念的时候,我还是不屑一顾的,觉得从产业角度思考,这种C2B定制几乎是违背商业规律的。但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个概念是对的,只是依旧不太可能在淘宝平台实现罢了。因为PC端的流量还是太贵了,小而美就累死了,但是在移动端,这个逻辑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这个就要扯到微信朋友圈了,这个是我最知名的领域。不掺水分的说,经过一年的发展,我的会员中流水过百万的已经有20人左右(可能不稳定在上下摇摆),10万以上的数十人也可能过百了,换句话说,我可能是目前微营销最大的渠道,月流水可以在三千万以上,影响人群保守估计应该数百万。这种几乎完全没有运营成本的销售模式,可以真正的实现小而美,实现月百万流水,有的只要三人团队,努力的自己一个人加一部手机就可以了。这是真正的小而美。从文化角度来看,冯小刚的《私人定制》算是揭开了这个领域的起点。

    有一个做培训的人找我,说是中国第一批搞培训的,最多可以做到四千家企业同时培训的大课,辉煌过一阵。这么多年培训过的企业不计其数,我说,这个思路到了今天可能就要变化了,之前的那种强硬的推广可能会不成立了,必须要做小而美。什么叫小而美,这可以说一下KK的一千粉丝理论进行延展。一千粉丝理论告诉我们,有一千个铁杆粉丝愿意把一天的收入给你,就可以养活一个自媒体。如果上升到企业呢,如果有一千个企业认同你的价值,每个月给你一些服务费,一样可以活的非常滋润。这里我们就要摒弃过去的吹牛逼,打电话,引流量,然后培训,然后流失的玩法。就要用小而美的规范服务,去服务他们,一家一个月给你一万,那么就是一千万,一年就是1.2个亿。只要流失率比较低,以后就能越积累越多,越做越大。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过去的那种忽悠和包装,而是实际的稳定的可以考核的互联网服务,完成企业的互联网转型。这就是小而美。

    有人写文章说,如何赢得你的前一百万用户,而我要告诉你的是,最重要的是如何赢得你的一千个铁杆粉丝。而根据我的实践经验则是,一旦这个团体建立,他们互相帮助就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你付出的精力会越来越少,而团体的价值会越来越高,唯一难办的是,你要有足够的水平和智力驾驭。因为碎片化,移动端不如PC端好忽悠的。因为很难导入大量用户,而且用户通过看你之前的言行举止,完全可以看出你是什么样和什么水平的人。

    情感营销和体验

    之前的产品都是没有情感的,营销几乎都是传播式的广告营销。从移动互联网时代,也就是社交时代,营销开始有情感了,这也是所谓的粉丝营销。现在如果不做粉丝营销只做广告,在手机领域已经是一个异类了,而手机则是真正的移动互联网入口,这个领域开始的变化,值得我们关注。

    在工业化时代,产品就是产品,广告就是广告,是没有情感的。而随着传播渠道的碎片化,央视的影响力也大大下降,就像淘宝这样的电商一样,之前的重点是引流,现在的重点虽然还是引流,但是老客户维护也开始越来越重要了。而对于B2C来说,新客户几乎都是赔钱的,一定要靠新客户之后的消费,才能找回拉新成本。在之前的重点在于价格吸引,而目前低价吸引的效果已经越来越差,服务的价值越来越高。这也是为什么京东崛起而淘宝下滑的原因。因为服务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而更好的体验则会建立情感,情感会减少流失,增加信任。之前产品质量不好用户很愤怒,现在产品质量不好,我们看到有些手机返修多次之后,粉丝依旧会乐此不疲的购买然后推荐全家购买。这些都是情感营销的重要性。

    这里很多人都有误区,情感有几个特征,第一个性化不可复制,你不可能对不同的人有同样的情感。第二情感是需要慢慢建立的,没有那么多一见钟情。第三情感维护是要用心的,不然很容易粉转黑。所以急功近利做粉丝是肯定做不成的,而对于营销来说,做好产品就是对粉丝最大的负责,也是最大的贡献,所以慢慢做产品的,往往会拥有更多真实的粉丝。粉丝愿意多花钱去购买他们认为有诚意的产品,而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用低价去做噱头,那样收获的不会是真心的粉丝,而只是贪便宜者。

    汉堡王曾经做了一个粉丝试验,凡是取消关注汉堡王的粉丝,将会获得一个麦当劳的汉堡,他们的粉丝从38000人减少到了8000人。而收获则是,互动率提升了五倍之多,剩下的全都是忠诚的粉丝。你要做的就是维护好这8000人,因为他们是真正的粉丝,不管你给不给他们好处,他们都会帮助你宣传和带来更多的新用户。是的,新时代,我们需要的就是找到这八千人,甚至一千人,那怕一百人!

    如果总结成一段话来说,在互联网时代,是量的时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是效率的时代。因为整个世界碎片化了,用户碎片化了,行业碎片化了,时间碎片化了,渠道碎片化了,没有入口之后,必须珍惜你能留存的任何一个用户。当然,我不怀疑巨头通过收购,可以继续收购这些用户,但我也相信,不断的碎片化崛起,会让巨头逐渐丧失收购的能力,因为最终会变的太多了,太碎了。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碎片化客户,甚至一个主妇,都有可能有十个人从她这里长期购买最新鲜的烘培面包。

    真正的每个人都有机会,不过你要转变旧思维先。

    原文:http://weibo.com/p/1001603723198138086842

  • AMOLED再见?三星QLED屏幕来了

    屏幕对于智能手机来说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零部件的之一,即便是一款手机再强悍,没有显示效果优秀的屏幕作为衬托的话也只能成为默默无闻。根据韩国媒体的报道,三星和LG目前正准备量产QLED (Quantum Dot LED) 显示屏,这是一种非常给力的新产品。

    所谓的QLED (Quantum Dot LED) 其实就是量子点屏幕,理论色域能比OLED高出50%以上,同时亮度也要更高,而且更省电,可以说是移动设备的最佳伴侣。

    从技术上来说,QLED算是LCD与OLED的混合体,主要是采用蓝色LED光源照射量子点的方式来激发红光及绿光。号称色域比OLED广、亮度提升30%以上,功耗降低30%以上。据说索尼的TRILUMINOS原色显示技术就是采用量子点技术的成果。

    韩国媒体表示三星和LG的QLED技术已经基本成熟,随时可以进行量产,如果这是真的话或许今年我们就能看到实际产品了。

  • 宗宁:那些绕不过去的弯路

    高考结束了,很多大人开始回忆当年高考的情形,自己想想,其实没啥好回忆的,高考越临近,自己就越放松,甚至最后几天直接逃课去玩。当然,考的也不太好,刚刚够专科线,到了一个很小的专科学校。然后我说,这么小的学校都混不到第一的话,那就什么也别吹了。离开的时候,拿了河北省辩论的冠军和最佳辩手,还是有些骄傲的,那时候觉得自己确实是个人才。

    后来升了本科,还是很感谢老妈的逼迫,如果不是她强迫我去读这些,我大概连那个专科都不会去上,更不会有后面事情。从目前来看,父母总是对的,而我们总是不听,有些人天分好些,及时领悟,回到了正确的道路上。有些人就没这么好运气了,这大概就是人生的一个必由的弯路,我们称之为逆反期。可恰恰逆反的是你人生最重要的时期。父母的水平有高低,很多人也跟我感慨说,没有我这样的父母从小指导,所以走了很多弯路。后来想想,不管什么样的父母,让你好好学习这一点基本是一致的,问题还是你不听,至少大部分人不听。

    当然,不是说学习好就一定飞黄腾达,目前看成绩优秀的同学基本还都算稳健踏实,很出息的其实也不多。不过你说不好好学习,最后飞黄腾达混的很出息的,那就更少。偶尔有一两个我更认为是特例,因为其实大部分混的都更差一些,从概率来看,人才是超越学习这个参考系数的。而你是个普通人的话,学习好一点,后面的路也会好走一点是没错的。

    大学其实不是学知识的,最重要的还是开拓你的眼界和高度,就好像我现在觉得我的母校虽然不大,但最大的优势是全国招生。让我认识了一大批全国各地的同学,之前也说过,目前大都在金融系统,这个价值,不是你去辍学打工可以比拟的,而且越往后,越值钱。这个世界上最不重要的就是赚钱了,因为赚钱什么时候都可以,而且你一生都在赚,学习什么的,只有那一个时期。而也只有在那一个时期,培养出来的同学关系也更真挚。

    昨天和一个朋友喝酒,说了他做的一些事情,大概是商会的事情。和我几年前做的事情差不多,大概问了一下,很多的做法和我们当年也是一样的,很多的困扰也是一样的,只是因为领导人的不同,有些事情找到了解决方案,有些事情没有。我觉得他正在走我的老路,点拨了他几下,惊为天人,给他解决了很多困扰。我跟他说,不是我厉害,这都是花钱买来的教训,价值怎么也过千万了。其实想一想,我之前的这个领域的人,大概做的也是一样的事情,之后也会有人不断的前仆后继。大家刚做的时候都雄心壮志,最后都心灰意懒,这条弯路,也是属于绕不过去的弯路。希望我的经验能让他少走弯路,另辟蹊径,在这个领域成功。

    混的越久越发现,其实人和人几乎没什么不同,大部分都有一样的缺点。比如在利益面前热血上头,比如愿意轻信一些未来的大饼,比如喜欢占一些便宜,比如喜欢投机取巧,比如喜欢一些荣誉和面子,认识一些什么人就觉得光荣骄傲,经常拿出来给自己背书贴金。比如相信自己才华横溢,在什么领域操练几下,就可以当上CEO,赢取白富美,奔赴美国上市。顺便说一句,我认识的CEO上不上市的都挺苦逼。所以你会发现,每隔两年回头看看,都觉得自己听傻逼的,如果我早知道今天,当年就不会走那些弯路了,后来发现,这真都是绕不开的弯路。。

    我没有办法针对每个人去告诉你怎么办,就算我告诉的也不一定是对的,我自己同样进了很多坑,而且未来也会进更多。这里可以说一些原则,大家记住而且做到的话。

    1、年轻的时候不要想赚钱,想自己能创造什么价值。把天天琢磨怎么赚钱的时间拿出来打磨自己的技能,或者免费帮助别人做一些自己擅长的事情,是打开人脉,获得赞同的好办法。

    2、不要觉得认识什么人很厉害,很厉害的人需要你,你才很厉害。很厉害的人需要你,往往是因为一般厉害的人推荐你,当然你有本事厉害到让很厉害的人关注到你的微薄什么的,也可以。

    3、没有一夜暴富,都要一直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爆发。因为是从小积累,绝大多数成功人士当初从没有人会想到之后能做这么大。所以千万不要忽略坚持的做一些小事。

    4、对于一般人来说,做大事赚大钱是极其不靠谱的,做小事赚小钱是比较靠谱的。最后你会发现,小钱积累起来就是大钱,小事积累起来你就可以做大事。

    5、人和人的天分智力差不太多,更多的差别在于你和什么人打交道,你有什么特别的优势。所以,不要花时间在无效的社交上,和你一起玩的人多半和你一个水平,努力靠近真正成功者,而不是社会活动家。同时,同样不要闭门造车,不要觉得自己关起门来就能做个牛逼东西出来。

    6、钱是可再生资源,时间是不可再生资源,学会付费和花钱买时间。。

    先写这么多。。。记得看置顶微博。正在卖超级杨梅。。。

    原文:http://weibo.com/p/100160371966476826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