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c OS下安装使用串口工具minicom

    最近用Mac OS的电脑,需要使用串口进行简单的调试,用的是USB转串口的板子。

    首先用的是screen命令,直接运行:

    screen /dev/tty.usbxxxxxx 115200

    其中tty.usbxxxx因设备而异,115200是波特率。

    非常简单,但是对我来说有两个问题:①不能简单关闭,只能杀进程;②不能滚屏,以前的内容看不了(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问题),后来就放弃了。

     

    后来还是找到了Linux下熟悉的minicom。

    安装:(需要先安装brew)

    brew install minicom

    配置:

    minicom -s
    1. 进入Serial port setup,
      Serial Device:按A,改为你的/dev/tty.usbxxxxxx;
      波特率:按E后,按实际情况改;
      关闭硬件流控:按F
    2. 设置完成,返回上一级,选择“Save setup as dfl”,非常重要,以后就不用再设置了
    3. 选择Exit

    屏幕上提示的按“Meta-Z”我按了一圈都没按出来,百度了一轮才知道是按“Esc-Z”…

    以后要使用,插上串口,在终端运行minicom即可。

  • 为OpenWrt/LEDE编译rpcapd 用于Wireshark远程抓包

    rpcapd是winpcap带的专门用来远程抓包的小工具,但是winpcap是给Windows用的,Linux下需要自己编译,如果要放到路由器上用,就要交叉编译了。

    以前编译都是直接在OpenWrt/LEDE的menuconfig里面选,现在不能选了,需要直接用toolchain手动编译。

    步骤如下:

    # 首先要把OpenWrt/LEDE的SDK下载或者编译出来
    # 以下的路径自行修改
    
    export PATH=$PATH:/root/lede/staging_dir/toolchain-mipsel_24kc_gcc-5.4.0_musl-1.1.16/bin
    export STAGING_DIR=/root/lede/staging_dir/toolchain-mipsel_24kc_gcc-5.4.0_musl-1.1.16
    
    export CC=mipsel-openwrt-linux-musl-gcc
    export CXX=mipsel-openwrt-linux-musl-g++
    export AR=mipsel-openwrt-linux-musl-ar
    export RANLIB=mipsel-openwrt-linux-musl-ranlib
    export ac_cv_linux_vers=4.4.61
    
    # 在https://www.winpcap.org/devel.htm 下载winpcap源码
    unzip source.zip
    cd winpcap/wpcap/libpcap
    chmod +x configure
    ./configure --build=x86_64-unknown-linux-gnu --host=mipsel-openwrt-linux --with-pcap=linux
    make
    
    # 在winpcap/wpcap/libpcap/pcap-int.h 里加上一行 #include <string.h> 否则在 strlcpy 处会报错
    cd rpcapd
    # 修改 Makefile
    # 修改编译器,改成CC=mipsel-openwrt-linux-gcc
    make
    
    file rpcapd
    # rpcapd: ELF 32-bit LSB executable, MIPS, MIPS32 rel2 version 1, dynamically linked, interpreter /lib/ld-musl-mipsel-sf.so.1, not stripped

    相关参考:https://talpachen.github.io/2016/07/20/Net/rpcapd/

     

    附我编译的
      适用于LEDE(musl)的ar71xx版rpcapd:rpcapd_ar71xx.7z
      适用于LEDE(musl)的ramips版rpcapd:rpcapd_ramips.7z

  • 我的Appium学习记录—— iOS 10.3.2 + Appium Desktop 1.0.2 真机实战

    ===========分割线===========

    20180121更新,升级到了Appium Desktop 1.3.1,详细更新内容见本文末,建议阅读本文前先看最近更新的内容。

    ===========分割线===========

    上一篇文章中,进了Android的坑,这次,要跳进更大更深的坑——iOS。

    百度google了一轮,最大的感触是:好多教程都不适用啊!要么是Appium版本旧,要么是iOS版本旧。想找一篇详细的“从入门到放弃”的教程都没有,之前搭Android环境的时候,能搜到很多十分详实的教程,而iOS的就有点蛋疼了。
    然而,坑还是要入的,所以,就从搭环境开始吧。

    阅读更多…

  • 【鬼畜斯基·粤语】:皇后大道东

    好久没见到填词这么好这么押韵的鬼畜了

    阅读更多…

  • 裁员传闻中的华为:不跟你谈梦想

    转载自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607183.htm

    “准确来说,华为目前要裁掉的、清退的,是34岁以上、主要在中国的运营维护人员,因为他们的工作大部分会被自动化软件取代。“公司不是家。”2011年,当李鹤刚入职华为时,他还记得这是他第一时间被灌输的价值观。那年他只有30岁,一开始还不太能接受。当大部分企业至少在表面上还喜欢谈理想主义和温情时,华为要告诉他的却是,这就“是一个完全商业化的组织,不跟你谈梦想。

    采访|朱柳笛
    文|Koji
    编辑|季艺

    “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离开华为前,张赫在微信上意外看到了这条短信。

    发问的是同部门一个“小盆友”,“叫她小盆友,其实是因为比我小,”张赫说,但实际上,“小盆友”已经二十八九岁,刚成为妈妈,在很多人看来,在这家公司,已没晋升可能,更让人担心的是:再过几年,她就34岁了。

    34岁成为华为员工间的一个敏感词是今年年初开始的,尽管内部没明确下令,没颁布相关法规,近日亦得到华为轮值CEO徐直军的否认,称华为从未听过裁员二字,“任何企业让34岁年龄段的优秀员工离开公司都是很疯狂的事情”。但从公司一些部门小范围召开不允许讨论这一话题的思想会看来:一次从华为内部论坛“心声社区”最先出现,辞退一批34岁以上员工的裁员传闻,还是引起了强烈震荡。

    很明显,“34”这个数字也刺激到了“小盆友”,“华为是一座很大很大的宫殿,就像他们在松山湖建的别墅,壮大美好,有着自己的系统、价值观、供给、空气,与外部既连接又隔绝。”张赫说。

    但内部也有一种声音:在这个宫殿待久了,出去不好找工作。

    阅读更多…

  • BUMP OF CHICKEN「アンサー」

    《3月的狮子》OP 《Answer》,下面的视频是前几天才发的,歌很正能量,却似乎带点伤感,听完又很感动,实在太赞了。

    视频直接从Youtube转的。

    还有之前发的ED,同时推荐。

  • 使用fiddler抓手机https数据包

    原理

    我们手机在连Wi-Fi的时候,都有一个”代理服务器“的选项,而fiddler就是作为代理服务器,所以就能抓包了。而https呢,fiddler能作为中间人两边骗,所以还能抓https的包。

    步骤

    1. 开启抓包

    File => 勾选capture traffic

    2. 设置抓https和解密https

    Tools => fiddler options => https => capture https traffic => decrypt https traffic => Ignore server certificate errors
    由于对本机的数据包不感兴趣,所以把”from all processes” 改为 “from remote clients only”

    切换到Connections选项卡,勾选allow remote computers to connect,注意端口号是8888

    3. 安装certmaker插件

    默认的证书在Android和iOS下可能无效,所以,需要下载certmaker插件,双击安装后,重启fiddler。我用默认的证书,HTTPS确实解密不出来。

    4. 在手机上设置Wi-Fi代理

    主机为电脑IP,端口号为8888

    5. 给手机安装假的根证书

    在手机的浏览器进入http://电脑IP:8888,下载页面最下面的FiddlerRoot certificate,完成证书安装。

     

    相关参考:
    1. fiddler 手机 https 抓包, http://blog.csdn.net/wangjun5159/article/details/52202059

  • 国产5寸AMQLED显示屏诞生 来自京东方

    日前,中国厂商京东方宣布,成功研发了5英寸AMQLED(主动式电致量子点发光)显示屏。京东方官方的消息显示,3月10日该公司研制出5英寸主动式电致量子点发光显示产品(AMQLED),这是京东方主持承担的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量子点发光显示关键材料与器件研究”项目的成果。

    和LCD背光利用量子点材料来拓展色域的方式不同的是,AMQLED直接采用喷墨打印工艺制备电致量子点发光器件(QLED)实现全彩显示,色域超过100%。

    众所周知,液晶产品自身无法发光,需要LED等作为背光源实现显示,早前市场上出现的量子点电视,就是采用了量子点背光技术的液晶电视。

    量子点背光技术是以量子点材料代替传统LED背光中的荧光粉发光层,制成带有量子膜的LED背光源,其显示色彩较传统LED背光电视可提升30%以上。

    而AMQLED相比量子点更先进,它采用主动式电致量子点发光显示,完全无需背光源,注入电流即可使量子点发光,显示器件的结构类似于主动式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两者相比,虽然发光源不同,AMQLED将发光源从有机发光材料换成了无机量子点。

    但相比于AMOLED,AMQLED被普遍认为具有寿命长、色域广、成本低的潜在优势,被广泛认为是继AMOLED之后更具颠覆性的显示技术,尤其是在大尺寸主动式发光显示领域,会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 使用Wireshark+SSH进行实时tcpdump远程抓包分析

    背景:有一台可以tcpdump的OpenWrt路由器,用它来抓下面的客户端的数据包。以前我一直都是把tcpdump的结果保存成.cap文件再传到PC上用Wireshark打开,直到今天,才学会了更方便快捷的办法。网上给出的命令是这样的:

    plink -ssh USER@HOST -pw PASS "tcpdump -s 0 -U -n -i br-lan -w - not port 22" | wireshark -k -i -

    其中plink是一个Windows下的命令行SSH客户端程序(Linux系统下改成ssh的相应命令)。试了一下,确实可以!

    为什么可以?

    由“|”可见它是通过管道来传输的,难道数据还能直接从输入输出传输?因此去看看文档,并找到了答案:

    在tcpdump的manpage中得知,最重要的参数是”-w -“,当文件名是”-“时,输出原数据包到stdout;-U参数是让数据包打印时直接输出到stdout而不是在输出缓存满后再输出;”-s 0″表示设置最大数据包长度为默认值(262144 Bytes)。

    而从Wireshark的帮助中可知,当抓包接口为”-“时,就从stdin读取数据,所以就ok了。